生活中好多事物、習慣,甚至是感情,常常難以割捨,反覆思考好久,卻還是沒辦法決定,你是否也如此呢?

最近突然迷上整理雜物,喜歡上空曠的感覺。於是找了個假日,把化妝品、書桌、書架、置物箱、衣櫥、鞋櫃一一清點,很挑剔的把所有的物品,依照可用與不可用,適合與不適合通通分類,拿了個垃圾桶裝起來,然後把暫時不需要的東西,打包送給適合的人。

這個動作,有點像種儀式,一種清理自己、與自己對話的儀式。看到每個東西出現在眼前,必須要很冷靜地問自己,半年內會使用嗎?現在的身分適合嗎?然後做出割捨。不過這又有點像是場遊戲,好像跟某個失落的自己玩躲貓貓。有時候後看到一些記憶裡的小物,不免驚訝,耶~你還在啊?有時是某個需要卻又遍循不到的玩意兒出現,那種感動,好像讓回憶,又拼湊的完整了些。

推薦閱讀:30歲與20歲的愛情對話:愛,一輩子的「生長痛」

明快的割捨、選擇,換來的是明亮的房間,更空曠的空間,好像重新了解自己的定位,重新思考整理生活,讓我更知道現在的自己,是個什麼樣子的人,又該做什麼樣子的事。

這讓我想到有一次去四川出差採訪。當時正逢冬天,聽說遙遠的四川,正是零下幾度的冷颼颼,我打點著小皮箱,從繁雜的衣櫃中,仔細思考到底該帶什麼衣服,才能保暖、符合採訪莊重,同時上鏡頭又美觀。這真是個超難的過程!畢竟採訪五天,包含了戶外的動土典禮,與大陸官員會面,還有我自己規劃的輕鬆小專題,這些分別是符合戶外、莊重和休閒衣著,小小皮箱如果龜毛一點,恐怕會塞爆。一陣掙扎之後,我終於備齊了衣服和化妝保養用品,飛到當地完成任務。

那一剎那,我突然頓悟,原來,我需要的,也就這麼多,一個皮箱就可以裝滿。

延伸閱讀:脫掉胸罩去旅行!走過巴西、印度、烏干達的日本女孩

回到了家,我立刻整理衣櫃,把那些自以為需要卻非必要的,痛下心割捨,衣櫃不再擁擠,我的心也輕鬆了

這又讓我想到一位美國好友,她有陣子興致盎然地跟我說,最近正在執行100件物品計畫。我說,那是什麼?她笑著回答,就是挑戰看看,自己能不能只有100個物品卻過得很好。

看著她快樂又忙碌的整理淘汰物品,精挑細選留下100個,我在一旁想著,也對,我們需要的其實不多,又何苦把一堆東西背在身上?如果把所有的物品,就像搬家時一樣,當成包袱,那這個包袱是否太多垃圾呢?

推薦閱讀:你想成為別人的「需要」,還是只滿足自己的「想要」?

在這個物資豐裕,甚至爆炸的時代,每天電視裡的廣告,平面雜誌裡的內頁,都在告訴我們,我們需要什麼,還需要什麼。這讓我想到念企管系時的行銷管理,教授說,最好的行銷,就是要幫消費者創造需求。這句話沒有錯,但反過來想,我們又為什麼要讓別人定義我們的需求和生活?為什麼不拿回主導權?

有的時候,割捨不掉,是因為沒有自信。總是擔心,會不會某個時刻會非得需要它不可,而無法相信,沒有它自己也能過得很好。這不只在物品上,在人與人的關係,人生規劃的選擇是否也如此呢?

最近看了法國法國生活美學大師─多明妮克.洛羅《理想的簡單生活》,多明妮克.洛羅認為內心的世界,決定了外在世界。把思維整理得井井有條,就像整理具體的東西一樣。把用不著的東西清理掉,就能為重要的東西騰出空間。

其實我平常也有做紀錄的習慣。每當我不知道該怎麼走,該如何決定時,我就會停下來,攤開筆記本,把所有繁雜思緒寫在上面。透過抽絲剝繭的分析和思考,路其實就很清楚了,剩下的只是有沒有決心,去讓有價值的東西呈現出來。

推薦閱讀:人生,對自己負責就夠了

其實採訪工作,很大一部分就是在尋找有價值的事物,然後呈現價值。舉例來說,一場熱鬧非凡的科技展覽上,充斥著各樣最新的科技產品,不同攤位都在舉辦促銷和拉客戶的活動,業者、公關、消費者充斥其中,但對記者來說,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找出最有價值、最新穎、特別、對於產業最有影響力的科技新品,然後找到最適合的人─包括身分地位、表述能力都恰當,幫忙介紹和評論。

主播同樣是如此,一則新聞落落長,可能有許多資訊,但主播必須抽絲剝繭,找到最有價值的三個重點,清楚明白地告訴觀眾。這些都是尋找價值的過程。

整理、選擇、割捨,人生更簡單了,心情也更輕鬆了。那些還在猶豫的東西,不要覺得可惜,因為它代表著模糊的自己,捨去它,反而能讓自己更有自信呢!

你會喜歡:林又立:人生需要賭一賭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