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佔中運動遭到官方鎮壓,特首梁振英表示採取最低武力,我們卻透過外媒看見催淚彈、胡椒噴霧、公安荷槍的現場。

這幾天在倫敦的時候,我和一位學弟不時會聊到台灣現在的狀況、台北市的選情、以及現在的香港。而這些話題都不可避免地會碰觸到一個東西:政治。

每當我們聊到香港的時候,我都會感到某種令人熟悉的歷史既視感。今年三月發生在台灣的事情,和現在發生在香港的事情,何其相似。但我們關心的程度卻差了很多。為什麼?這不是應該是一樣的事情嗎?是因為這些事情和我們日常生活離太遠了嗎?還是我們沒有過切身之痛?又或著是我們遺忘的太過快速?

香港作為一個地區,它從來不是一個國家,只是一個特別的行政區。但它卻又處在一個相當尷尬的位置,我遇過的香港人,從來不會跟我說他是中國人,而會告訴我他是香港人。作為一個半島的城市,國非國,家非家,卻有著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認同。而這樣的處境、這樣的矛盾、這樣的困惑,讓香港跟我們分享著一樣的迷惘。

推薦閱讀:捍衛所愛,從香港遊行看我們生存的世界

但這還不是我們應該關心香港的最大原因。

我來到英國的這幾天,讓我觀察到一個很重要的現象:他們讀報紙、他們看新聞、他們念雜誌。你在搭倫敦又舊又爛又貴的地鐵同時,隨手就可以拿到地鐵免費的報紙,走在新金融區路透社的大樓外面就可以看見即時新聞的跑馬燈,吃著永遠不加熱的三明治(我真的不知道他們有什麼問題),你卻可以感受到世界的脈動。

這是一個和我在台灣相當不一樣的體驗。即使我有時候不是很瞭解英國人為什麼很多事情要做兩次的邏輯,也不明白地鐵修個燈是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以及為什麼會有修了兩百年的也修不好的工程,但是你也說不出為什麼,卻能感覺到,這座城市是活的。

因為他們關心。

為什麼古人總說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知道這些事情對我們來說到底有什麼好處?不知道的話日子還不是照過,明天還是一樣要上班,一樣要加班。

的確,知道這些並不能改變什麼,我們還是一樣的人,生活還是一樣苦,一樣要過。但是知道這些事情至少能給我們平淡無奇的生活當中增添一點點的不同、一點點的刺激,有了這些刺激,我們才又重新找回「好奇」的能力。有了好奇心,我們才有進一步想去瞭解的動力。瞭解了,你才有停下來思考的空間。

而思考大概是我們做為一個個體最大的價值,也是我們進步最主要的動力。

回頭看台灣,我們到底期待的是一個怎麼樣的未來?我們想要的是一個什麼樣子的民主?又或著,我們到底知不知道民主是什麼?

當時的我們:民主是回家唯一的路!這一夜我們在倫敦守護台灣

我其實也根本不知道民主是什麼、應該長成什麼樣子。我對民主制度的運行也都只是半吊子的瞭解,我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專業。

但我以為,許多事情能不能好好完成,取決於兩個要素:一個是「選擇」,另外一個是「評估」。而這兩個要素能不能好好的運行,則是取決於我們對於現狀有沒有一個瞭解的管道,也就是我們獲取資訊的方式。

但在這些東西的背後還有一個大前提:「我們要先去關心。」

因為唯有關心了,你才會去找資訊,你才會去比較,你才會去思考這些資訊背後的價值。

台灣的媒體爛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媒體爛,養成了我們不看新聞的習慣,不看新聞也慢慢讓我們失去對於事物關心的能力。這樣的缺乏關心,讓媒體可以更加肆無忌憚的擺爛。而由於我們缺乏獲得正確資訊的管道,我們無法對特定政策作出評估,也無法知道這件事情的好壞。所以我們只能專注於我們所能得到的評估標準,也就是特定政治人物的言行。

推薦閱讀:寫給台灣的十點疑問

因此你會發現我們對於政治的瞭解根本不是政治本身,也不是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政策,而是某些政治人物的言行舉止。我們被影響的只去檢視他是不是好人、他會不會貪污、他人品優不優良,有沒有包二奶搞小三,有沒有秘密帳戶,國小會不會逃課、打不打電玩、是不是有欺負隔壁班女同學。

但這些東西卻相當容易被抹黑、被影響、被操弄。所以你才會看到某個既得利益者以為自己抱持著慈悲的心要來救台北市民,有人每年都要跟黑道宣戰,以及有人享著種種資源卻可以大言不慚、靠北靠木的說自己家族三代為台灣「貢獻良多」,並且「哽咽落淚」,然後下面還是有人鼓掌歡呼表示支持。

我們沒有好的資訊來源,所以我們不能夠評估,只剩下選擇。如果只剩下選擇,沒有評估,沒有制衡的機制,那我們就算選一隻猴子、一顆西瓜或一隻豬可能跟現在也沒有太大的差別。

記得第一天在現在的學校上課的時候,不免的,總要介紹的我們校所的歷史,裡頭有很多名人,雖然我大部份都不記得是哪些人,但有一件事情讓我相當印象深刻:那是當研究所主任講到我們校徽的那隻海獺,以及我們學校的校訓:Know the Causes of Things,原文是拉丁文,翻成英文再翻成中文後,意思大概是「知曉萬物的道理」。

在那個當下,我覺得有些熱淚盈眶。

讓我們去關心吧!讓我們去瞭解,讓我們去好奇,讓我們去思考,讓我們試著去問為什麼,而不要對身邊所有的事情感到理所當然。

推薦給你:改變世界,從自己開始

今日的香港很可能就是明日的台灣,就算如果不是,我們也應該要去關心。

香港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