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父母,還能有自己的空間嗎?找出你的獨角獸空間,不隨時待命,保護你專屬的時間!

捍衛自身時間

捍衛自身時間的第一步就是自我覺察。你是否過得好像自己的時間可以無限延伸、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你是否下意識會去捍衛伴侶、孩子、同事、朋友的時間,與此同時耗盡了自己的時間?你是否把時間視為如沙礫般的無限資源?

請停下來,承認你的時間有限,而且是極為稀有且珍貴的資源,就像鑽石一樣!

所以請好好保留與保護它,允許自己放下每日無止盡的待辦事項,以及拒絕會消耗自身寶貴時間的要求。我的演講受眾如果是女性,此訊息最能引起多數觀眾的共鳴,因為我們大多不曉得該如何捍衛自身時間。

我們每天都在分分秒秒地給予出去。來自另一半、同事、醫生辦公室或小朋友學校的干擾或許百分百值得你花心思處理,但毫無止盡地為他人付出,只會不斷消耗與危害你僅有的所有時間,除非你重新框架自身時間的價值,然後為自己不受中斷的時間重新安排優先順序。

保護自身時間最重要的步驟就是設立界線。我稱之為允許自己不要隨時待命。這個建議同樣也經常引起爭議。

同場加映:「你們下班了,我還沒」職業媽媽們回家後,能有自己的時間嗎?

父母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一位女性參加了我的另一場線上專題討論會,會後她在群組聊天室中寫道:「你有允許自己不要隨時待命嗎?這是我被問過最強而有力的問題。

一直到不久前,我的答案可能都還是『呃,沒有!」我也是經過刻意思考並重新訓練自己,才學會允許自己休假。是時候補給燃料、再度充實自己了,如此一來我才有能量去照顧所有其他人。」

「只有你可以給予自己許可。允許自己拒絕不合理的要求、允許自己什麼都不做、允許自己休息一下。你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設立界線,」波雅.拉克希明(Pooja Lakshmin)醫學博士如此說道,她是專攻產前及產後照護的精神科醫師、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臨床助理教授,以及女性心理健康線上教育平台「Gemma」的創辦人。

我和波雅相識於一場名為「那些沒人告訴你當媽的事」(Things No One Tells You About Motherhood)專題討論會,後來過沒多久就成了朋友。

拉克希明醫師坦白承認:「我發現每當我答應了太多人太多事,就特別容易被激怒,即便只是最小最小的要求,而且最後每件事感覺起來都像是乏味的雜務(就算是我平常最愛做的事!)。」

猜你想看:總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從家務問題練習看見與感謝

父母圖片|Photo by Ksenia Chernaya on Pexels

加倍不隨時待命的時間

我先生賽斯和我都很享受周末各自不受干擾的兩個小時。因為實在太喜歡了,所以我提議:「不如我們各休一整天的假,你怎麼看?」

我才剛採訪完史都華 · 佛里曼(Stewart Friedman)博士,他是一九九一年「華頓工作/生活整合企畫」(Wharton Work/Life Integration Project)的創始人,以及包括《領導者家長:你最需要的領導方針,賦予教養使命感、帶事業更上一層樓並創造更富足的人生》(Parents Who Lead: The Leadership Approach You Need to Parent with Purpose, Fuel Your Career, and Create a Richer Life,暫譯)等數本著作的作者。

在視訊訪談時,佛里曼博士給了我不少靈感,鼓勵我在家也要啟動領導者思維模式。如果把創造不受干擾的時間留給創意追尋當作目標,我認為這個目標的意涵是:不要只有兩小時,不如要求一整天吧!

在賽斯還來不及回答前,我又用了從佛里曼博士那學到的另一個技巧,他表示如果想要有效率地領導,「就要深知互惠態度對集體利益的價值。

換句話說,不能只和我有關,而是必須關乎我們。在最親密的關係中,要如何將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變成另一半的一致目標,使雙方都能從中受益?」

有鑑於此,我神不知、鬼不覺的提出了一項價值主張,保證讓賽斯無法拒絕:「你想像一下,」我故意想引他上鉤:「星期六一整天,你可以不受干擾的專心運動、看無數小時的『世界體育中心』(SportsCenter)、和朋友聚會⋯⋯」

「還有把《時代》雜誌從頭看到尾。」他眼睛一亮。

「沒錯,通通都行。我們已經有多久沒有享受過有小孩之前這種完整、不受打擾的獨處時間了。」我如此說道。

「足足十二年欸,」他算了一下。

「如果能再次擁有這樣的時光,該有多酷?」

他說:「聽起來是很棒。那星期天呢⋯⋯?」

「換你負責陪孩子一天啊。」我故作輕鬆地說。

我看得出來他的心情從積極轉變成遲疑。這樣要扮演嘻笑打鬧的好玩爸爸幾個小時啊?

我趕快在他反悔前插話:「不然先試行一下如何?如果行不通,我們就放慢腳步。或是說不用每個星期都執行。」我再次強調:「但只要我們定期做近況確認,就能定下合理的界線與期待,如何?」

「一言為定。」他微笑同意。

父母圖片|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on Pexels

保護你的時間、保護你的空間、保護你的心流。

只要盡力重新框架自己看待時間的方式,然後刻意優先保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就能邁向更加充實圓滿的人生。拒絕會左右個人選擇的有毒時間訊息,開始思考如何設立經過深思熟慮的界線,保護專屬於你的時間、空間和心流。

問問自己

  • 我如何看待自己的時間?
  • 我可以如何開始制定時間與空間的界線?
  • 如果擁有不受干擾的一天或短短一小時的自由時間,

我會如何運用?

請每天複誦一次:我允許自己不要隨時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