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別從來不是限制任何人從事任何事的主因。透過《奈米女孩》中小 P 和藍的故事,讓我們了解性別擁有的多元可能。

「我是女生,小小的宇宙裡頭我們住了半個地球!穿著牛仔褲或蕾絲小短裙,不要告訴我性別決定的道理。我的夢想很奈米,我的選擇不怕地心引力!」這句話來自「奈米女孩」的藍,簡單的話卻蘊含了許多對性別意識的想像。

性別區隔長期存在於我們的社會中,尤其影響家庭或學校教育孩子的價值觀,也投射在孩子未來求學、就業以及將來擁有自己家庭時候的角色。

根據教育部 98 學年度的統計,各大專院校的科系中,男女生在選系上有許多差別,男生獨佔工程,機電和科學類別,而女生普遍集中在藝術、文科和語言。這特性也同時反應在高中職的選科上。近幾年雖然社會上對性別意識的認識增加,對多元性別也有更加有善,性別的框架卻仍然無形的存在於各行各業中。

《奈米女孩》是一部由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發行的性別教學短片,以中學作為影片背景,探討了許多女孩們在青少年時期所遇到學業和生活上的問題。


圖片|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奈米女孩》 DVD,封面女孩的「女」字被穿上了褲子,「米」字中間有個籃球,表達了女孩追求性別不設限,生活和夢想有無限可能。

小 P 是個喜歡科學研究、做實驗的女孩,尤其對天文物理特別有興趣,希望高中分組的時候可以選理科,但一方面媽媽卻覺得女生不適合理工科,而小 P 的好朋友,藍,也打算選文組,不想和好朋友分開的小 P 面臨著困難的抉擇。

藍,則是有別於一般文靜的女生,是個外向活潑、又好動的少女,喜歡打球、跳街舞、唱 RAP,然而她過於男性化的形象,愛褲子不愛裙子,也帶給她不少來自家裡長輩的壓力。

兩個特別的女孩,小 P 和藍,各自代表著兩種和社會期待衝突的典型。科學和文學,文靜和好動。兩個人都在各自不同社會期待的設限中,努力生活出性別不設限的夢想。

米列娃‧梅莉琪 (Mileva Maric) 、瑪莉居禮(Maria Sklodowska)、和吳健雄,幾個在科學界熟悉但卻鮮少為社會大眾所知的名字也在片中被提及。一個本身是傑出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嫁給愛因斯坦並幫他完成偉大的「相對論」;一個則是大家熟知的居禮夫人;另一個則是設計出證明「宇稱不守恆」的實驗,而使楊振寧、李政道贏得諾貝爾獎的華人女科學家。

然而很少人知道愛因斯坦不是靠自己完成相對論的,也很少人知道居禮夫人的真名(只知道她的夫姓),而吳健雄也並沒有因此而並列為諾貝爾獎(她後來是以色列「沃夫獎」的得主,此獎是專為諾貝爾獎的遺珠之憾所設的)。

性別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但我們的夢想卻是後天努力的。青少年時期是許多孩子最容易遇到性別相關問題的時候,如何幫助孩子思考跟面對性別問題,是每個老師和家長重要的課題。協助女孩們(男孩們)在學業,學校和青少年成長時期更有活力和動力,打破性別的分類,活出自己想要的夢想!

延伸閱讀:【性別觀察】「如果我是男人,你會說我是搖滾巨星」Lady Gaga 一句話揭露性別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