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患了精神官能性憂鬱症。」醫生如此告訴我,自二十歲的盛夏,宣告了我與藥物為伍的開始。Flying V 專案《親愛的我》發起人蔡嘉佳寫下 250 天的憂鬱症紀實,憂鬱症患者不是厭世,他們的悲傷,許多時候是來自於他們多麽在乎這個世界。讓我們透過這個專訪,更了解憂鬱症與專案發起的背後心路歷程。

 「其實我已經感受不到任何快樂,就像曾經熱衷於一款電玩,現在完全愛了,無法獲得以往的愉快。第一眼見到蔡嘉,便覺得這位女孩有如陶瓷娃娃一般晶瑩剔透,雪白皮膚搭配純白上衣與潔白的鞋,俏麗的短髮散發著女大學生的青春。「此時此刻,我的人生就像是這款電玩,我被困死在其中,已經厭倦,卻又無法停止。」談笑之間態度從容,侃侃而談自己的經歷,絲毫不像是我們印象中所謂的「憂鬱症」患者。 

 「會記錄著自己的生活,刻意地讓病情赤裸,就是想讓大家了解想像的精神病患就是像我這樣平凡且活生生的人。」

對於社會精神病患的刻板印象一直有些憤怒,蔡嘉佳自從憂鬱症確診後,便開始觀察著這個社會對待精神病患的方式隨著最近隨機殺人事件的發生,民眾對於精神病患的偏見越來越深,甚至產生無謂的仇恨與恐懼,這讓想站出來,藉由自己的日記,讓社會大眾更了解憂鬱症,了解這些被社會所漠視的人群。

大眾誤解憂鬱症,讓病患處境更艱難

憂鬱症是什麼這問題對於普羅大眾而言似乎很難回答,心情不好?自殺傾向?對於憂鬱症,我們確實了解太少。我們常常以為憂鬱症患者就是些意志力薄弱的人,經不起壓力,甚至譏笑為草莓族,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憂鬱症是大腦相關疾病,病因除了壓力等心理因素以外,也有生理上的原因,包括基因遺傳、甲狀腺腫大、紅斑性狼瘡、心臟疾病等。

同場加映:【小鬱亂入專欄】九張圖卡帶你看憂鬱症的常見迷思

例如佳嘉就有心臟三尖瓣脫垂以及家族憂鬱症病史,算是憂鬱症高風險族群,就像是其他先天疾病一般,憂鬱症也好發高風險族群,並不是刻板印象中只有「軟弱」的人才會得到憂鬱症。

「當一個悲傷的開關打開時,完全無法停止。時間不會沖淡一切,你會掉進悲傷的漩渦裡面無法自拔。」

經歷過一段失敗的婚姻,身旁還有嗷嗷待哺的小女嬰,哈利波特作者   羅琳也曾是憂鬱症患者,催狂魔的原型便是她對於憂鬱症的感覺它會吸走一切的快樂情緒。同樣地,嘉佳如此形容憂鬱症:「我已經喪失感受快樂情緒的能力,我曾經能夠快樂,現在卻做什麼都不開心。當你說笑話時,我會哈哈大笑,只是因為我知道這時候應該笑,才會像一個『正常』人。」嘉佳淡淡地描述著憂鬱症患者的情緒,好像這是件習以為常的事情,對我來說卻是無比震撼。 

嘉佳說她患病後開始不喜歡社交,因為不想演戲,表達著各種根本不存在的情緒。嘉佳輕嘆了口氣說:「我常常想待在房間睡覺,避免與人接觸。」這也是憂鬱症患者所面臨的難題之一,不定期地症狀發作與藥物的副作用讓患者對社交疲憊,但若失去社交活動卻會使患者更加封閉自我。嘉佳眉頭微皺,描述著以前的經驗「國中班上有位同學也患有憂鬱症,但他當時還不懂如何『演戲』,因此受到班上同學霸凌與排擠。」雖然嘉佳有點慶幸自己發病晚,學會了偽裝的能力,卻也為早早受精神疾病所苦青少年而難過。 

「即便與別人相處很困難,卻也沒有比失去快樂能力的自己相處還難。」嘉佳補了一句,輕描淡寫地帶過,卻讓我印象深刻。 

憂鬱症不只是心靈上的折磨,更是肉體上的酷刑

憂鬱症的發作幾乎無法預測,可能前一秒還在好好地用電腦滑手機,下一秒突然就崩潰。無法控制情緒,崩潰大哭甚至產生自殘傾向,突然間身體完全失去力量,只能無力地忍受著痛苦。非發病期間病患也承受著痛苦,無法感受快樂之外,長期的失眠更讓患者心力交瘁。

推薦給你:【小鬱亂入專欄】別再叫它文明病!憂鬱症已有 4000 年歷史

憂鬱症藥物像是雙面刃,雖然醫生處方能使患者逐漸入眠,卻伴隨一連串的副作用,包括幻聽、幻覺、味苦、頭痛、記憶力衰退甚至輕微癲癇因此嘉佳開始與藥物的副作用對抗「我會聽見愛人與自己的聲音在耳邊呢喃,有時會說著令人毛骨悚然的話『沒有人愛妳,妳還不快去死。』」蔡嘉佳平靜地訴說著自己這半年以來所面對的痛苦半夜看見蜘蛛在房間出現、全天候的頭痛記憶力嚴重降低,甚至會忘記當天中午所做所說的事情「就像我其實已經忘記約採訪這件事情依稀記得這日有重要的事,卻怎麼也想不起來,這讓我有點焦慮。然而最可怕的是我會忘記親愛的人所說的話。」

味覺出現變化,任何食物都帶有苦味,連喝水也不例外,開始厭食,無法體會美食所帶來幸福,「我可以兩三天不吃東西,大腦不會覺得飢餓,也不想吃苦的食物。你想像一下——每一口飲食的滋味,就像美味的牛排上灑滿藥粉。但是我覺得鮮奶茶還不錯喝(笑)吃藥以後,才發現苦苦的鮮奶茶挺不錯的。」如果跟朋友出去聚餐嘉佳會裝作很享受著美食,嘗試著扮演成一位「正常」的女孩,溫柔且勇敢地不造成其他人心理上的負擔。

「你覺得有痊癒這件事嗎?」我問。嘉佳說,很少聽到她的醫生說患者痊癒了,因為無法輕易判斷精神疾病是否痊癒,復發率也相當驚人

社會與自己的期望,逐漸累積的壓力 

高中時,嘉佳自己覺得屬於班級邊緣人物,不熱愛參與班上活動,沒有擔任幹部,也沒有參加社團。上大學後因為仰慕姊姊多才多藝而且成績優異,開始改變,想成為姊姊一般優秀的人。從大一開始便決定做些不一樣的事情,加入學生會活動部,並在大一參選學生會長,大二時擔任學生會長,大三前往四三五藝術工作室實習,擔任媒體公關,之後成為 FlyingV 實習生,擔任專案顧問。

對於如此亮眼的履歷,蔡嘉佳如此解讀:「其實大一到大三所做的事情沒有這麼喜歡,我並不想要成為所謂『成功』的人,頂著各種光環其實開校務會議時我也很緊張害怕,但還是必須表現出強硬的姿態。」勉強自己做著不喜歡的事情,壓力逐漸累積,無論是學生會或是實習,嘉佳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大四開始嘉佳決定不要做任何事情,專心讀書與充分休息,但忙碌暫停時,嘉佳開始陷入低潮,變得十分憂鬱。去年七月,嘉離開 flyingV 驀然發現自己嚴重失眠已久,已經整整兩年無法正常入睡,直接影響到嘉佳的課業與正常生活。因此嘉佳主動預約睡眠門診,醫生診斷後發現她不僅僅是睡眠問題,而罹患了憂鬱症後來轉往憂鬱症門診「一開始我抗拒不吃藥,因為我以為每個人每天都這麼不開心(笑),卻逐漸發現不是這麼回事,原來我有病(笑)。」服藥雖然能夠讓改善嘉佳的睡眠問題,卻帶來各種副作用,若病況沒有好轉,醫生就藥物越開越重。

隨著藥量顆增至嘉佳從不太會吞服藥丸,到開始習慣面不改色地吞下十顆。「但還是不想回診啊感覺量又會被增加。」嘉佳淘氣笑著,卻也不經意地透露出憂鬱症患者與抗憂鬱藥品間的拔河拉扯。 

曾經以為憂鬱症可以痊癒,但我慢慢瞭解它也許會跟著我一輩子,因此我開始學習與憂鬱症和平共處。」

 

書寫是種抒發,也是種力量 

日記是嘉佳抒發情緒的管道,她喜歡收到別人的回饋,看見別人獲得幫助,這讓她想要一直寫下去。累積了六萬多字的憂鬱症紀錄,她才發現這可以成為一個出版計劃,利用這本書讓更多人了解憂鬱症,並且勇敢面對。

「記錄心情的過程中收到很多私訊,向我訴說著不敢表達給其他人知道的憂鬱,藉由我的文字得到了一些慰藉。」藉由文字嘉佳找到了與自己處境相同的人,雖然同樣作為患者,卻也擔任起陪伴者的角色,溫柔地照顧著其他人。將日記出版成冊是一件很赤裸的事情,有些人會開始害怕與她交談,不知道怎麼關心她,怕說錯話讓她不開心,有些人開始躲避著嘉佳。然而嘉佳卻說這種赤裸是她有意為之,想挑戰大家看到這些赤裸的病況時的反應,用文字帶領大家進入憂鬱症患者的世界。

自從成為憂鬱症患者以後,嘉佳開始對於憂鬱症、精神病患、自殺自殘等字眼敏感,並開始觀察社會怎麼面對精神病患,他們對精神病患有沒有刻板印象?例如曾經碰過朋友對她說:妳一定是因為太閒才得憂鬱症。「我就是想要翻轉社會印象,會自殘自殺的精神病患並不是瘋子。大部分的患者不敢把自己的模樣攤在陽光下,怕被社會誤會。」然而這些擔憂讓他們不敢就醫,只會讓患者病情加重。

同場推薦:精神病藝術家 草間彌生

儘管未來必定充滿荊棘,卻也勇敢向前

其實從大一開始,嘉佳就發現自己不是這麼想要讀大學,她更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例如寫作或是讀自己真正喜歡的書。因為憂鬱症不得不休學,卻也將她從大學這條既定軌道之中拯救出來,重新思考未來,「自從生病以後,我開始誠實面對自己,這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情——若不是憂鬱症,我可能永遠無法做出想要的選擇。」若非憂鬱症,嘉佳漂亮的履歷可以為她贏得份好工作,可能月入數十萬都不是問題,然而這真的是她想要做的事嗎 

放下一切後,嘉佳決定持續寫作與演講,讓更多人了解精神疾病患者。FlyingV 的募資專案中,有位人士贊助八萬八千元,希望嘉佳校園介紹精神疾病,讓患者知道自己不孤單,勇敢尋求協助就醫甚至讓不知道自己得病的患者自覺,開始正視憂鬱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大眾學會與精神病患相處。

事實上,漠視憂鬱症只會讓病情加重,憂鬱與憂鬱症不相同,並不會因為時間而改善狀況。然而校園演講意味著公開身份,嘉佳必須將自己完全暴露在社會大眾的目光中,壓力與質疑甚至是惡意攻擊可能隨之而來,是否會造成更多壓力我有點怯懦地提出疑問。「其實我不害怕異樣眼光,反而會為了這些眼光而努力下去,因為我很愛生氣,會氣憤地認為必須要矯正這些眼光。既然說好了要校園演講,就總得還,或許我還會因此活得更久一點。」聽到這個回答不讓我會心一笑,多麼浪漫的一件事情。

聽著嘉佳對於未來的規劃,讓我想起美國浪漫主義詩人朗費羅的名句:「不要老嘆息過去,它是不再回來的要明智地改善現在。要以不憂不懼的堅決意志投入撲朔迷離的未來。」我想她已經完美的詮釋了這一句話,

「你覺得得憂鬱症是好事還是壞事?」訪問的最後我問道。然而即使憂鬱症無情地折磨著,卻依舊認為得到憂鬱症對人生也有正面意義,「我以前是個比較沒有同理心的人,時常對人嚴厲,得病之後,逐漸可以理解其他人的情緒,我應該有變得溫柔一點。」嘉佳笑得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