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焦慮的話題被談了一次又一次,當真的走到三十、四十、五十等歲數時,你想過用什麼姿勢面對嗎?《與軒軒講》邀請到演出《不夠善良的我們》的演員許瑋甯,來和我們聊她是如何看到她的二十、三十、四十代,以及她是如何面對這世代的焦慮,透過她的回答,也許你能找到從容應對的姿勢!

20 歲走入 30 歲,青春仿若戛然而止,對於三十而立的想像,人們或許焦慮,或許豁達。

30 歲走到 40 歲,又一個十年過去,人生階段的跨越,人們是否已經有所立,並且真正走向不惑嗎?

《與軒軒講》邀請到許瑋甯,和我們聊在目前這樣的生命經歷裡,她是如何看待她的此時此刻?而從女孩到女人,女人邁入中年,這個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時,又可以怎麼面對過去所有青春的選擇?

時代焦慮:我可以成為中年不婚的非典型女性嗎?

「20 到 30 歲,脫離二字頭,邁向三字頭的階段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可是當奔四時,反而會有一種很踏實的感覺。」許瑋甯在談到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所詮釋的 40 歲這一代時,是如此定義的。

她認為 20 歲到 30 歲有一種瞬間的剝離感,真的從一個女孩變成女人的階段,然而如今走過 30 歲,仿若豁然開朗。

她發現這背後的轉變其實是因為發現女人的花季可以很長,從 30 可能到 50 歲,擁有達 20 年的時間可以綻放,而且它是成熟而有底蘊的,因為更加懂得怎麼樣隨心所欲的做選擇,或是更能夠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因此反而得已安定。

然而即便內心感到安定,生活的當中一定會有很多時刻,會有好多人用各種方式,跟你講你的無法定位、你的離群位置。

《不夠善良的我們》中許瑋甯所演繹的角色 Rebecca 正是如此——擁有成就並獨身。事業有成和單身獨立似乎不該並存,否則就有人對其指指點點。

瑋軒回應特別是職場女生,有時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或者是當真的很努力的在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時,總會面臨苛責,當面臨責怪,甚至可憐的語氣時,那些努力好像一併被否決,好像好的女人只有一種模樣——一定要幸福、有家庭有小孩才夠格。

但其實另一種我們可以擁有的思考是,我把自己照顧好,而我也有成就,可以照顧想要照顧的人,這也是一種幸福,一種值得慶祝。

猜你想看:30 歲的職場焦慮:可以裸辭嗎?月薪多少才正常?一定要當到主管嗎?

圖片|《與軒軒講》

社群時代下怎麼面對被放大的焦慮?

談及社群世代下,被放大的焦慮、比較、嫉妒、恐懼,生活似乎總在他方,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追求,而且跟其他人對比,好像永遠都覺得此時此刻的不是我要的,永遠會羨慕自己所沒有的。

面對這些焦慮,許瑋甯坦承她雖然同享這份焦慮,但在面對社群時,卻能堅定的告訴自己,社群媒體的常態是分享最好的模樣,內容是經過濃縮、篩檢的,那並不是生活的全貌,所以其實只要把自己抽離就行。

至於面對社群上的語言,許瑋甯則是是告訴自己這個世代,語言是一切誤會的最大開始,有時人們說出來的話,不見得是真正的表達。

相反,那可能是羨慕的反應,況且要在大家面前活出別人的期待,跟活出別人期望的價值實在太累。如果能夠很專注的過好自己想要的,就能少一點時間跟力氣去批評甚至羨慕。

許瑋甯
圖片|《與軒軒講》

邁入四十代,我擁有非滿分的滿意,但我知道背後是成熟、負責

在多變的世界裡,每個人大家都是帶著面具生活,並努力把自己的各個角色詮釋完美。

如何在追求所尋時,與自己的焦慮取得平衡,並不因他人的言語而改變自己,這之中的拿捏,會使人更了解自己,更能夠傾聽自己,甚至接受從中接受自己不夠善良,即便傷到人心,也是正常。

「現在的你很滿意現在的生活嗎?」訪談的最後瑋軒這麼問道。

「我應該會有 8 分吧,剩下的 2 分是可以說不做就不做的任性,如果能擁有那便是滿分。」

但換個角度想,剩下的 2 分或許代表著分寸,是成熟、負責的展現,留著那 2 分,就像騰出空間,讓人在不滿足時仍擁有往上加,到達 10 分的所盼和餘裕。

那些尚未抵達完美的焦慮,原來可以輕輕被放下。

同場加映:《不夠善良的我們》五大戳心金句:一個人只要解決孤單,兩個人會生出一堆麻煩

許瑋甯
圖片|《與軒軒講》

訪談幕後:對話舒服,能感受到字句都被努力接住

訪談最後許瑋甯談起和瑋軒的談話,她的觀察十分入微,在她眼中的瑋軒是害羞、情感豐沛的,跟瑋軒對話讓她感到舒服、自在,因為能感受到瑋軒總是努力接收回答,並且給予情緒上、表達上的幫助。

瑋軒也回應了這場與許瑋甯的對談,在她看來,許瑋甯很清楚自己的狀態,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想往哪裡去,除此之外並不在意,活成了非常美麗且獨立的樣子,但這份美麗不只是皮囊上,更多的是專業,包含對自我身體的覺察跟掌握,怎麼樣去更瞭解自己的表情。

這一場 40 與 40 的對話,讓人看見原來到了 40 歲這個階段,我們能夠睜眼看著自己青春的模樣,對自己的了解更全面後,也能學會毫不後悔。